吴大爷今年75岁北京东南宏图科技有限公司,确诊糖尿病有几年时间了,期间一直服用药物控制病情。但他本人对药物十分抗拒,觉得长期吃药会带来副作用,所以一直在找寻可以降糖的偏方。 偶然的机会下,看到一个号称养生大师的视频,号称减少进食或辟谷对控制血糖有奇效。 自那天开始,他逐渐减少了自己的饮食摄入,开始时只是少吃,后来连晚餐都省了。在不吃饭之后,他把正在服用的降糖药也全停了。 没过几天,他发现整个人轻飘飘的,完全听不到别人说话,一天更是直接晕倒在了家中。 送往医院后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,好在送医时间及时,没有留下严重的后果。而造成该症发生的主要原因,正是他三餐不规律。 不是说减少进食对控制血糖有好处吗?这怎么还控制出问题来了? 一、一日三餐,少一顿都“折寿”! 现阶段大家的生活节奏都比较快,很多人生活中做不到一日三餐规律进行。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的数据显示,一日三餐规律摄入的男女性比例仅有59%/63%。 中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、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学者曾联合进行过一项研究,该研究共纳入2.4万名受试者数据,分别记录了受试者的用餐频率、间隔、死亡情况以及基础信息。 结果发现,仅有56.7%的受试者每日三餐规律,还有30.9%每日进餐 经过多变量调整分析后发现,相较于每日吃三餐的受试者,每日吃一餐、两餐的受试者全因死亡风险分别会增加30%、7%,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会增加83%、10%。 另外,研究人员还发现不吃早餐与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增加相关。相较于吃早餐的受试者,不吃早餐会让全因死亡率增加11%、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40%;不吃午餐和晚餐则会让全因死亡率增加12%、16%。 每日就餐次数与全因、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间的关联 除了就餐次数外,餐与餐之间的间隔时间也会对死亡率造成影响。 同样是每日进食三餐,两餐间隔4.5小时的相较于4.6~5.5小时的受试者,全因死亡率会增加17%、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会增加22%。打工人如果早晨7.30左右吃早餐的话,午餐建议在12点之后吃,晚餐在下班后回家吃时间刚好。 二、老人能吃不一定是福,饭量小活得久 《科学》期刊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,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4年时间里分析了几百只小鼠,分别将小鼠分成2组,一组不限制饮食,另外一组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减少30~40%的卡路里摄入,相当于七分饱。 结果发现,不限制饮食的小鼠平均寿命为792天、限制饮食的小鼠平均寿命为875天,后者相较于前者寿命延长了10.5%。如果在限制饮食的基础,将食物摄入控制在新陈代谢活跃的时间点,可让小鼠的寿命延长35%。 无独有偶,一项针对218名21~50岁的健康人为期2年的研究指出,受试者每日减少14%的饮食摄入(约8分饱),可显著改善心理健康、生活质量,提高工作记忆、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、减轻体重等,对健康寿命可带来很大的获益。 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一定不要吃得过撑。营养师谢金蕴提醒,老人吃饭不要贪多而是要吃得精,建议以细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,少食多餐,一餐摄入过量可能会引起胀气、呕吐、昏沉等不适发生。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临床肿瘤学家孙燕曾表示,宁愿饿着也比撑着强、瘦的比胖的好。肥胖与癌症的发生存在很大的关系,贪吃是人的本性,所以自己一般会在感觉吃得差不多的时候立刻离开餐桌,不会久待,这样可很大程度避免吃多。 三、想吃出健康长寿,老人吃这些最好 《恶病质少肌症与肌肉杂志》上的研究指出,高质量的饮食与较少的体重增加、腰围增加、较低的内脏脂肪组织、皮下脂肪组织相关。在吃得少的情况下,一定要吃得健康。 老年人日常的饮食,要遵循这几个原则。 1、主食选热量低的 主食可将其中的1/3替换成全谷物、粗杂粮,这些食物内的膳食纤维、维生素B丰富,且有部分抗性淀粉,不容易被身体消化吸收,热量较低。 2、肉类选脂肪少的 吃肉的时候要尽量选择脂肪含量低的,日常常见的肉类脂肪含量为猪肉>羊肉>牛肉>鱼肉。 3、食材多吃天然的 在同等热量的情况下,建议选择天然的食物,因天然食物内除了有热量外,往往还会有一些对健康有益的维生素、矿物质等成分。 4、每天一斤蔬菜、半斤水果 蔬菜、水果内的水分含量高、热量低,且有丰富的维生素、矿物质成分,对健康有很大益处。 饮食对于健康而言十分重要,日常的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吃,同时注意上述的几个细节,尽量吃得健康。 参考资料: [1]《一日三餐,少一顿都“折寿”!超2.4万人研究:每天吃不够三餐,全因死亡率大大增加》.梅斯医学.2022-12-03 [2]《饭量大小决定寿命长短?研究发现:饭量减少1/3,寿命延长35%!》.健康时报.2024-01-27 [3]《饭量小的人或更长寿?研究发现:少吃确实可以延缓衰老!》.健康时报.2024-04-02北京东南宏图科技有限公司 |